题注:陈田辑《明诗纪事乙签·卷六》:“又出内府所藏盂端《溪山渔隐长卷》,俾山僧藏之,松庵胜绩,顿复旧观。余录孟端诗,并明人之先後题咏者附录於此。”题目为主持人据此所加。渔隐,画中捕鱼的隐居者。此“渔”,从诗的末句“不落天随钓雪船”可知,是指的钓鱼。孟端:王绂(1362—1416),字孟端。明代著名画家。绂,一作芾。号友石,鳌叟,自号九龙山人。无锡(今属江苏)人。王绂博学工书画,所作山水竹石,风韵潇洒,妙绝一时。尤擅墨竹,其墨竹,在明代很有影响。永乐元年(1403年),以善书供事文渊阁,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有《友石山房稿》五卷。首二句:从淇园取来竹子作成装饰刻画有“菌蠢龙头”的奇特的钓鱼竿。翦裁,jiǎncái,原指裁制衣服,此指作画。苍雪,此喻苍翠的竹子。菌蠢,谓如菌类之短小丛生的生物。紫笋:名茶名。阳羡: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汉时称阳羡,故名。玉笙: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或指笙的吹奏声。太乙:即太一。古代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也指老聃的“道”的别名。烧丹: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天随: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别号天随子,嗜冬钓。钓雪船:钓于雪中的船。号天随子的唐文学家陆龟蒙曾乐冬钓,其自叙诗曾云:“几年无事傍江湖”。《唐书·陆龟蒙》中记陆:“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陆翁如此带上茶具、笔具、钓具终日“傍于江湖”可谓以舟为“家”,以钓为“业”的醉钓痴钓。赵州禅:相传赵州(唐代高僧从谂的代称)曾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和尚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院主听到后问:“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呼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赵州均以“吃茶去”一句来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禅,即禅机,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等。
推荐古诗:
月下独酌、
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
古怨别、
渔家傲、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
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
更漏子(雁孤飞)
推荐诗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熬心费力 耗费心神和气力。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