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介绍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觏介绍

李觏介绍

查看李觏全诗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住县城北街瑾睦坊。北宋儒家学者,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一生以教学为主,40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李觏家于盱江边,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李盱江”,学者称盱江先生。

  李觏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民"。自幼聪颖好学。5岁知声律、习字书,10岁通诗文,20岁以后文章渐享盛名,但科举一再受挫,仕途渺茫。从此退居家中,奉养老母,潜心著述。于庆历三年(1043)创办“盱江书院”。同年受郡守之请主学事,课业授徒,慕名求学者常有数百人。“为盱江一时儒宗”,人称“盱江先生”。曾巩和任过御史要职的邓润甫等,都是他的高徒。王安石与他也有交往,其《答王景山书》一文中就提到过自己曾采纳过李觏的意见,而邓润甫更是积极参与了王安石变法。范仲淹于皇祐元年(1049)上书,称李觏“讲论六经,辩博明达,释然见圣人之旨;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后经范仲淹、余靖等人多次举荐,乃授为太学助教,历任太学说书、海门(今江苏海门)主簿、太学直讲等职。嘉祐四年(1059)权同管勾太学,以迁葬祖母,请假回乡,八月病逝于家,享年51岁,葬于凤凰山麓。

  李觏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著作家。一生著述宏富,生前自编《退居类稿》12卷,《皇祐续稿》8卷。其门生邓润甫为其辑有《后集》6卷。现存有《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先生全集》)37卷。1981年,中华书局整理、校点出版了《李觏集》,全集共37万字。

  后世人对李觏益加仰重。宋高宗绍兴年间,南城建十贤楼、四贤堂,李觏与陈彭年等共祀,并于郡学大成殿绘李觏像以风后学。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立兴文堂以祀之。明成化元年(1465年),建昌新建李泰伯祠堂;成化八年,特旨准左赞状重修李觏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觏的哲学思想被列为重要研究项目。

  李觏曾在麻姑山读书林讲学,对家乡麻姑山的赞美诗文颇多,他在《麻姑赋》中写道:“慨麻姑之去远,缅王蔡其犹昔。俯稚川濯丹之泉,验福唐遗简之地。丹崖翠壁,邀接太清。碧殿紫坛,风清月白。雨滴槽牙之溜,风摇楼角之铃。”

  李觏是建昌府郡人仰崇的先师,宋绍兴年间,南城建十贤楼、四贤堂,李觏与陈彭年等共祀。历代郡学大成殿都绘有李觏画像,以其为风范,激励后人。南城、黎川、资溪均有李泰伯祠堂。现存资溪嵩市镇三口村的李氏家庙乃清代李氏后裔所建,悬有“理学开宗”的巨幅匾额。

推荐古诗: 暮江吟夜雨(早蛩啼复歇)又呈吴郎题兴化寺园亭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己亥杂诗(一百八下西溪钟)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水调歌头(久有凌云志)破阵子(千里茫茫若梦)

推荐诗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首伸眉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面张罗  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 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