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就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觏成就

李觏成就

查看李觏全诗

政治思想方面  李觏在政治思想方面,反对道学家不许谈"利""欲"的说教,认为"人非利不生"(《原文》),"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提出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办法,对王安石变法有直接影响。其诗歌内容,大多涉及政治得失,人民疾苦。构思遣辞,新颖独创,甚至有些奇特,出人意外。他在《论文》诗中写道:"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辞陈未足云。若见江鱼须恸哭,腹中曾有屈原坟。"可见他有意避免"意熟辞陈"而力求生新,别辟蹊径。他作诗师法皮(日休)陆(龟蒙)、以中兴诗道自命。如《获稻》、《乡思》、《苦雨初霁》、《读长恨辞》等诗,清新可诵。《方平》、《璧月》、《梁帝》、《送僧游庐山》、《忆钱塘江》诸绝句,王士□《居易录》以为"风致似义山"。但集中通体完善的诗并不很多。李觏的文章实较诗为佳。

诗作方面  李觏还是一位诗人。王士真在《居易录》中曾称赞李觏的《王方平》、《璧月》、《梁元帝》、《关僧还庐山》和《忆钱塘江》五首绝句“风致似义山”。对此《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除《梁元帝》一首“不免伧父面目,余皆不愧所称,亦可谓渊明之赋《闲情》矣。”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及酬和之作,但也写了不少有着充实的现实内容的诗篇。”“根生但为松,翼飞但为风。王侯尚可轻,道义本来重”(《寄怀》),字句质朴,语出自然,而重道义爵禄的情操,跃然纸上。“居官无藉手,选部岂知贤?廉善虽由己,亨通亦在天”(《送张评事》),揭露了当时吏治的黑暗。由于他关心国计民生,加上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又长期生活在农村,所以,也写了一些批判时政,反映农民疾苦的诗,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满和对人民的同情。“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朱门仍奢侈,柴门转窭贫”(《村行》),“役频农力耗,赋重女工寒”(《感事》),抨击了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反映出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现实。他在《哀老妇》诗中,写一个有儿有孙的老妇人还要改嫁。什么原因呢“子岂不欲养?母岂不怀居?”都不是,而是因为“徭役及下户,财尽无所输”。这是一种多么凄惨的景象啊!  他的诗文,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先生全集》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李觏集》,即据此校点。)三十七卷,另有《外集》三卷附后。《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推荐古诗: 孤雁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晚泊浔阳望庐山送郭司仓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齐天乐(天涯已自愁秋极)水龙吟(开时不与人看)菩萨蛮(赤橙黄绿青蓝紫)

推荐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郎不秀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