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其在中国儒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黄百家曾评价:“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公元之破暗也”(《宋元学案·濂溪学案》)。此评甚为公允。
据史书记载,其哲学著作有“数十篇”,流传下来的只有《太极图说》和《通书》两篇。公元1041年至1044年期间,“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其一生为官清廉公正勤勉,为学精密严谨细致,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自律。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上承孔孟,下起程朱。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自己的理学体系,宣扬其“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和主静、顺理、诚心、无欲的人生观。周敦颐在汝城任县令时,县内政治清明,百业兴旺,民情淳朴,政通人和。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拙赋》,其弟子程灏、程颐在来汝城探望老师时有感于汝城风光美景,写下了《千家诗》第一篇《春日偶成》。汝城人民为纪念他,特在县城西郊修建了濂溪书院,并进行了十度修葺,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他写下的《爱莲说》虽短短119个字,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推荐古诗:
月夜登阁避暑、
终南山、
浪淘沙(大雨落幽燕)、
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
苏慕遮(向来痴)、
虞姬墓(帐下佳人拭泪痕)、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孟门行(黄雀衔黄花)
推荐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