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推荐古诗:
禹庙、雪晴晚望、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晚泊浔阳望庐山、山中、终南别业、宴词、永遇乐(落日熔金)、忆秦娥(西风烈)、渔家傲(白云山头云欲立)
推荐诗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推荐游戏:
【缙云川谷难】的下一句是什么、【昭王白骨萦蔓草】的下一句是什么、【[1]
金缸灭】的下一句是什么、【九十不衰真地仙】的下一句是什么、【花开虽有明年期】的下一句是什么、 【晋代衣冠成古丘】的上一句是什么、【波摇石动水萦回】的上一句是什么、【朝别黄鹤楼】的上一句是什么、【訇然中开】的上一句是什么、【句句欲飞鸣】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毗地狱 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代过客 指时间永远流逝。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