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部分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卷三十六部分翻译

卷三十六部分翻译

查看卷三十六全诗

○皇甫诞  皇甫诞字玄虑,是安定乌氏人。  他的祖父皇甫和,是西魏的胶州刺史。  父亲皇甫王番,任北周隋州刺史。  皇甫诞年少时,禀性刚毅,有器度。  北周毕王召引他作仓曹参军。  高祖文帝即位以后,皇甫诞作了兵部侍郎。  几年后,出京城作鲁州长史。  开皇年间(581~600),又回到朝中作比部、刑部侍郎,都有贤能的名声。  后调任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对他恭敬而又畏惧。  高祖因为百姓流亡很多,派皇甫诞任河南道大使,以约束流民,使他们遵守法度。  到返朝后,所奏之事符合高祖的旨意,高祖很高兴,让他兼任大理寺少卿。  第二年,升任尚书右丞。  不久,因母亲去世而辞职。  丧期未满,又奉命到职上任。  不久,转任尚书左丞。  当时,汉王杨谅为并州总管,朝廷广泛选拔人才当他的辅佐,前后任长史、司马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高祖因皇甫诞以公平正直著称,封他做并州总管司马,总管并州府政事,凡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见,汉王很敬重他。  到炀帝即位,召汉王入朝,杨谅采纳谘议官王支页的计谋,发兵作乱。  皇甫诞屡次谏阻,杨谅都不采纳。  皇甫诞流着泪说:“我料想汉王您的兵器物资,没有哪一样能抵挡京师军队的。  加上君臣的名份已定,谋反和拥护朝廷的情况不同,你兵马虽精,也难以取胜。  希望您奉命入朝,恪守臣子的节操,一定会有赤松子和王子乔的长寿,几代人的荣华。  如果再拖延,身陷叛逆,到时一上刑书,想做平民百姓也不可能了。  希望王爷您体察我的苦心,想一个万全之计,我斗胆冒死请求。”汉王大怒,囚禁了皇甫诞。  后来杨素将至,杨谅屯兵在清源抵挡。  汉王的主簿豆庐毓放皇甫诞出了囚牢,与他合谋,关闭城门,不让杨谅入城。  杨谅袭破城池,二人都守节而死。  炀帝因皇甫诞以身殉国,为嘉奖并悼念他,专门下了一道诏书,追赠柱国,封弘义公,谥号明。  皇甫诞的儿子无逸继承了爵位。

推荐古诗: 放鱼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过华清宫(新丰绿树起黄埃)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南歌子(云鬓裁新绿)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登鹳雀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定风波(好睡慵开莫厌迟)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

推荐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常履顺  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 博士买驴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