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部分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列传十八部分翻译

列传十八部分翻译

查看列传十八全诗

  安重诲,祖先本是北部豪强首领。父安福迁为河东将军,在救援兖州、郓州时战死。安重诲在明宗未登帝位时当他的给事,明宗镇邢州时,任安重诲为中门使,随从征讨,共十多年,信任无间,勤劳从事,到邺城之变,辅佐之功独居第一。明宗即皇帝位后,安重诲领枢密使,不久迁左领军卫大将军职。明宗派回鹘人侯三骑马回他的国家传信,侯三到醴泉县,这个县很偏僻,没有驿马,县令刘知章出去打猎,没及时给马,侯三立即上报。明宗大怒,拘押刘知章到京师,准备杀掉他,靠安重诲从容为他说话,才得免死。明宗到汴州,安重诲建议趁机会讨伐吴国,明宗觉得很难。其后,户部尚书李頮便引间谍见安重诲。安重诲大喜,认为可以,于是把玉带交给间谍,让他带给徐知诰作为凭据,玉带值千缗钱。

  安重诲为枢密使,四五年里面,独掌大权,决断全由自己,环卫、酋长、贵戚、近臣,没有敢干预朝政的。他弟弟管郑州,他儿子镇守怀州、孟州,身为中令,担任的职务已超过其才能,有议论认为必有倾覆之祸。不久,有吏人李虔徽的弟弟对大家扬言说“:听相命的说他贵不可言,现在将要率军征讨淮南。”此时有军将秘密地把这话上报,明宗听了很惊异。对安重诲说:“听说你安插心腹,私购兵器,想自己讨伐淮南,有这事吗?”安重诲惶恐,上奏说:“发兵任将,由皇上决定,必定是奸人造谣诬陷我,请陛下穷追谣传此事的人。”第二天,皇上召侍卫指挥使安从进、药彦稠等人,对他们说“:有人告安重诲私自置办兵器仪仗,将对国家有不利行为,对这事怎么办?”安从进等人上奏说:“这是奸人造谣,离间陛下的功臣勋旧。而且安重诲跟随陛下三十年,小事大事,无不尽心。今天何苦图谋不轨!我们以家属担保,必没这种事。”明宗才放下心。安重诲三次上表章请求解除机枢大权,下诏不同意。又面见上奏“:请让我管一镇,以平息诽谤议论。”明宗不高兴,安重诲不停地上奏,明宗发怒,说:“放你走,我自有人!”立即令武德使孟汉琼到中书,与宰臣商量安重诲的事情。冯道说:“各位如爱惜安令公,以解除他的枢务为好。”赵凤说“:大臣怎么可以轻易换动,您失言了。”冯道等人便附和孟汉琼上奏说:“这事由皇上决断,然而重臣不可随便议论更动。”因此兼命范延光为枢密使,安重诲照旧。

  这时因为东川统帅董璋凭恃险阻不服管制,便任武虔裕为绵州刺史,董璋更怀疑心顾忌,于是绑架武虔裕叛乱。到石敬瑭率领王师伐蜀,峡路艰险,粮食运输跟不上,明宗忧虑此事,安重诲请求派自己出行。第二天,安重诲领几名骑兵出发,每天奔跑几百里,西边诸侯听说,无不惊骇。所有钱帛粮草,连夜用车运输,人马累死摔死在山路上的不可计数,百姓深为困苦。安重诲到凤翔,节度使朱弘昭请进寝室,令妻子奉上食具,伺候谨慎。安重诲座中谈到“:前不久有人陷害我,几乎不能保全性命,赖皇上明察,得免灾祸。”并哭泣。安重诲告辞后,朱弘昭派人详细上奏:“安重诲怨恨出恶言,不可让他到行营,怕他夺了石敬瑭的兵权。”而且宣徽使孟汉琼从西边回朝,也报告安重诲过恶。安重诲已到三泉,又命令他回朝廷。再经过凤翔时,朱弘昭拒绝而不接纳他,安重诲害怕,急忙骑马往回赶,还没到京师,诏令授河中帅。到任后,心中不安,遂申请退休。诏令刚下时,他儿子安崇赞、安崇绪回到河中。二子刚到,安重诲害怕地说:“他们怎么来了?”家人想问原因,安重诲说:“我知道了,这不是他们的意愿,是别人教他们的。我只以一死报答国家,其他还有什么可说的!”第二天,中使到来,见到安重诲,哭泣了好一会儿。安重诲说:“你只管说是什么缘故,不要太可怜我。”中使说“:有人说您占据城池有异心了。”安重诲说“:我一死不能解除我的罪责,已负君亲,怎么敢就怀有异心,招致朝廷发兵,增加皇上劳累,则我的罪过更加万死难辞了。”

  这时皇上派翟光邺出使河中,如果察得安重诲有异心,就杀掉。到了后,李从璋亲自率甲士包围了安重诲的府第,才在庭院中拜见安重诲,安重诲走下台阶迎拜说:“太傅过礼了。”俯首正要下拜,李从璋用木棒击他的头,安重诲的妻子惊得跑来抱住他,说:“令公死也不迟,太傅何必这么急!”李从璋一并击碎安重诲妻子的头,并剥去他们衣服,夫妻裸体倒在廊下,血流满庭。第二天,副使判官对李从璋说,请人用衣服盖住他们的尸体,坚持请求很久才允许。到李从璋清查安重诲的家财时,不到数千缗钱,有议论认为安重诲有整理国家的大功,然而志大才疏,不能回避权贵宠臣,礼遇亲近士大夫,以求保全自身辅助国家的远谋,而全靠自己恣意而为,果然招来杀身之祸。

推荐古诗: 过昭君村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韩碑正月崇让宅山中长信秋词五首(真成薄命久寻思)送张五归山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薄命司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沁园春(情若连环)

推荐诗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鞍马劳困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