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赏析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赏析

查看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全诗

毛泽东的这首词写于长征即将开始之际战事非常危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达到高峰。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红色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执行王明的“左”倾军事路线,红军和根据地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1934年4月底,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中央根据地北大门,并继续向前推进。南方战线,国民党投入重兵,向寻乌、安远、重石、清溪、筠门岭等地区进攻,企图打开中央根据地的南大门,夺取瑞金。经过数月的鏖战,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的面积缩小。毛泽东却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被剥夺了兵权,加上身体欠佳,心情十分苦闷。
1931年10月26日,红军解放了会昌,中共粤赣省委、省政府就设在会昌城外五六里处的小镇文武坝。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毛泽东与会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经亲率红军,在会昌战斗过。
毛泽东名义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实权。博古仍觉得他碍事,建议他去上海休养。李德则提议他去莫斯科休养。毛泽东当然明白博古和李德的用意,便说:“我不去,我不离开苏区,不离开中国。我身体还可以,就到粤赣省去休息吧!”
1934年4月下旬,经过周恩来同意,毛泽东带了王首道、周月麟和朱开铨3个巡视员,离开瑞金到会昌视察并指导工作。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两人促膝长谈。毛泽东喟然长叹,说:“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3次开除中委和8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毛泽东在粤赣省的干部的陪同之下,登上会昌城西北的高峰会昌山(又名岚山岭)。毛泽东望着逶迤的山峦,触发了诗兴,写下《清平乐·会昌》一词。他的心情虽然苦闷,但并不消沉。诗人豪迈地宣称自己“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所看到的是,“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而远望南粤,“更加郁郁葱葱”。“风景这边独好”的独白,更加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豁达之情,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这就是毛泽东!他身处逆境,心中所想的,始终是党的事业,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
毛泽东写罢这首词之后,很快就离开了会昌。他接到来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赶回去。就在他登上会昌山那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已做了重要决定,发布了《给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派遣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围西征。这预示着,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就要开始了。

推荐古诗: 古风(天津三月时)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赋得妾薄命醉后赠张九旭筹笔驿于易水送人一绝游子吟陇西行卜算子(秋色到空闺)满江红·怒发冲冠

推荐诗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渡陈仓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鞍马劳神  形容旅途劳累。同“鞍马劳顿”。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摆袖却金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