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煦暖的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是祭奠和怀念亲人、朋友、同志的一个日子。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并禁绝烟火,所以又称“寒食”。历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宋之问的“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张继的“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4] ,宋代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杨万里的“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程颢的“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陈子龙的“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而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触景生情,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抒发了反清无望的深沉幽愤和悲怆。
推荐古诗:
浪淘沙(随波逐浪到天涯)、
洛中访袁拾不遇、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归嵩山作、
秋夜曲、
菊花、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浪淘沙(大雨落幽燕)、
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推荐诗句: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 白屋寒门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不骄不躁 不骄傲,不急躁。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