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两次下狱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梦阳两次下狱

李梦阳两次下狱

查看李梦阳全诗

第一次下狱  李梦阳出身寒微,兼之他为人强直,入仕不久,当其监税三关时,就第一次触犯权贵而下狱。据李梦阳《下吏》诗自注:“弘治辛酉年,坐榆河驿仓粮。”崔铣《空同李君墓志铭》中说:“常监三关,招商,用法严,格势人之求,被构下狱,寻得释。”徐缙《空同李公墓表》也记载:“公初税三关也,立法严整,请谒不行。勋珰诬之,逮狱,寻释。”综合以上材料,可知梦阳在监税三关时,因用法严整,与权豪势要相抵触,因而被诬告,以榆河(在今北京附近,离居庸关不远)驿仓粮事下狱,但很快就得以释放。这是弘治十四年(1501)的事,梦阳时年正当“而立”,却经历了宦海浮沉的第一道波澜。

第二次下狱  弘治十八年(1505),李梦阳上书孝宗皇帝,劾寿宁侯,结果又导致了他第二次下狱。此事全过程,李梦阳在《上孝宗皇帝书稿》所附之《秘录》中述之甚详:“于是密撰此奏,盖体统利害事。草具,袖而过边博士(贡)。会王主事守仁来,王遽目予袖而曰:‘有物乎?必谏草耳。’予为此,即妻子未之知,不知王何从而疑之也。乃出其草示二子,王曰:‘疏入,必重祸。’……及疏入,不报也,以为竟不报也。一日,忽有旨拿梦阳,送诏狱,乃于是知张氏有本辩矣。张氏论我斩罪十,然大意主讪母后,谓疏末张氏斥后也。……奉圣旨:‘李梦阳妄言大臣,姑从轻,罚俸三个月。’此十八年四月十六日也。”

推荐古诗: 送路六侍御入朝晚晴出塞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贺新郎(人猿相揖别)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夜曲

推荐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八斗之才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关痛痒  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不可逾越  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
  • 不破不立  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 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 不知进退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