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动静例证

动静例证

查看动静全诗

  伏击,即设伏歼敌的战法,是古代常使用的战法之一。伏击的重要条件是地形,“必于死地”设伏。其次是善于运用佯动、示形、诱敌等手段,才能达成伏击运动之敌的目的。马陵之战中,齐军就是运用这一战法击败魏军取得胜利的。

  周显王二十七年(前 342 年),魏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应允救授,以促使韩竭力抗魏。但鉴于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过早出兵对齐不利,因此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十分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时,齐才发兵相救。次、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魏军果然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十万迎击,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

  孙膑认为。魏军强悍善战,不可贸然同其决战,只能利用魏军素来轻视齐军和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因其势而导之”。于是决定了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齐军与魏军刚一接触,就立即佯败后撤。为了诱使魏军进行追击,齐军按照孙膑预先的部署,第一天挖了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灶,造成在魏军的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人员锐减的假象。庞涓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气低落,士率逃亡过半,因此了顾太子中的劝阻,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根据魏军的行动,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进至马陵(今山东郯城一带)。马陵一带道路狭窄,树木茂密,地形险隘,是设什歼敌的理想处所。于是孙膑决定利用这一有利地形,选择齐军中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并让人在路旁的一棵大材上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规定到夜里以大光为号,一齐放箭。经过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果然在孙膑预计的时间内进入齐军设伏地域。庞涓见树干上写着字,就叫人点起火把前往观看。哪知火光一起,齐军便万弩齐发。魏军粹不及防,顿时惊慌失措,大败溃乱。宠涓智穷力竭。看到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连续大破魏军。前后歼敌十万余人,并俘虏了魏军主将太子申。此战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退兵佯败。以避魏军的锐气;减灶示弱,引诱庞涓轻举锐进。最后设伏奇袭,终于全歼魏军,赢得了巨大胜利。

推荐古诗: 无题(八岁偷照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过故人庄木兰柴山居秋暝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襁褓中)望江南(随身伴)虞美人(霸才青兕兵家子)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推荐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岸谷之变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聱牙佶屈  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 八面威风  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