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部份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人事二部份翻译

人事二部份翻译

查看人事二全诗

  宋燕肃莲花漏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时,每年冬至节日,所属各县照例送贺信表示祝贺,都是送信的人放下贺信即返回。独有一位县令所派的人不肯随即离去,要求必须有转运使的回信;转运使身边的人劝他走,他都不听,以致呵斥驱逐也不走,还说:“宁可得罪,拿不到回信不敢回县里去。”当时苏子美在座,甚为吃惊,觉得奇怪,就说:“这做仆从的都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说:“恐怕不是这样。这县令必是一位强干的人,能如此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于是就写了一片纸作为答书,那吏人才离去。子美回到吴中一个多月,收到蒋的信说:“那县令果然是一位强干的人。”于是为他传播名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或说这位县令就是后来的天章阁待制杜杞。

  盛文肃以尚书右丞的身份为扬州知州,简静持重,对人少有称许。其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擢授郑州推官,路过扬州,文肃忽然称赏他有才能风度,第二天设宴招待他。有人对有章说:“盛公还不曾宴请过路过的客人,他对极为器重的人才招待一顿饭。”有章承蒙盛公的情意,他日献上一诗去感谢他,到了旅店住下,先让人拿着他封好的诗笺送到盛公府上。盛公得诗,没有开封就还给来人,并让人答谢有章说:“我盛度已衰老无用了,这诗已不敢承受再看到。”有章完全没有料到会这样,就去见通判刁绎,仔细说了事情的原委。刁绎也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就说:“盛公性格多与人相抵触,你的诗中有无刺激触犯他的地方?”有章曰:“他原未曾开封。”刁绎又说:“是不是你的字迹不工整?”有章说:“是我亲自书写的,极为严谨。”刁绎说:“这样看来,那就一定是奉命给你办事的人惹着了盛公。”于是刁绎往见文肃而问他:“夏有章今天献的诗怎么样?”盛公说:“不曾看,已还给他。”刁绎说:“您先前对有章甚是厚待,现在却连他献的诗都不看,为什么呢?”盛公说:“开始见他气韵可嘉,似有清操,以为必是有远大抱负的人才。今天的诗封上竟然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介幕职官,就如此轻脱!您就等着看吧,这人一定就做到这点芝麻官,现在他已志得意满了。您切记着,他日会有明验。”贾文元当时为参知政事,与有章有故旧关系,因而荐举他为馆职。皇上有旨,等他到任一年后再召试。第二年除授馆阁校勘,御史揭发他旧时的过犯,遂取消对他的任命,改命为国子监主簿,仍兼带郑州推官的职名。没有多久,有章死于京师。文肃观察人物多像这样,并没有什么诀窍。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养着两只鹤,放出笼子就飞入云霄,在天空长时间盘旋,再回到笼中。逋常常泛小舟游览西湖各寺院,有客人到逋的住处,就有一童子出来,在大门口接待客人坐下,为客人开笼放鹤。过好大一阵子,逋一定会划着小船回来,看来他是经常以两鹤放飞为信号的。逋清高闲逸,倨傲不群,多才多艺,唯独不能下棋,曾对人说:“我世间事都能做,只是不能担粪与着棋。”

  庆历年间,有皇帝身边的侍从犯法,罪不至判死刑,执政大臣以其情节严重,请求杀了他。唯独范希文(仲淹)不说话,退朝后对同僚说:“诸公劝皇上在法律之外杀近臣,虽然一时痛快,但不宜教皇上杀人手滑。”诸公都默然无语。

推荐古诗: 登九峰楼寄张祜为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游子吟咏风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多丽(小楼寒)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己亥杂诗(一百八下西溪钟)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

推荐诗句: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聱牙戟口  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不丰不杀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