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赏析

赏析

查看全诗

  此为闺怨词。词中从怨女的角度,反映了封建兵役制下外有征夫,内有怨女的悲剧。

  上片起二句从捣练的工具运思下笔,而字里行间自有捣练之人。从“砧面莹”的“莹”字,可以想见,作为一位征人的妻室,捣练帛,作征衣,早已是她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至那面砧石已经被磨得如此光莹平滑。从“杵声齐”的“齐”字,则可以想见她的捣练操作之熟练,以及与同伴合作之协调,而那一记记有节秦的杵声中,正倾注了她辛劳持家的全部心力,传出了她忆念远人的万缕深情。下面“捣就征衣泪墨题”一句,道破题旨,点明其捣练制衣的目的是寄与远戍边关的丈夫,而题写姓名、附寄家书之际,一想到丈夫远万里外,归期渺茫,生死难卜,今世今生,相见无日,不禁愁肠千转,泪随墨下。“泪墨题”三字,包含了一位失去家庭幸福的妇女的无限辛酸苦痛。

  结末两句与“捣就征衣”句紧相承接,从戍人的角度进一步加重了这幕悲剧的份量。句中的“玉关”,即玉门关,但此处非必实指,只是极言戍地之远,也暗含班超上疏所说“但愿生入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及李白诗“玉关殊未入”(《塞下曲六首》之五)之意。

  结末两句采用了翻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之远,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地之远,从而使上、下句间有起伏转折之致,而且,每转愈深,把这一家庭悲剧显示得更其可悲,把悲剧中女主角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深更曲。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负载着她的柔情蜜意的征衣包裹,寄到玉关已要经历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寄到远玉关之西的戍人手中,就更遥遥无期了,更不知这包寒衣寄到时戍人是否尚人间。这样一个最凄惨、最残酷而又可能出现的悲剧结局,正是长期笼罩她心头的一片阴影、不敢去触动而又时时颤抖的一根心弦,也正是她题寄这包征衣时泪墨难分的一个最痛楚的原因。

推荐古诗: 采莲曲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观猎陇头吟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定风波(好睡慵开莫厌迟)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汉宫春(羽箭雕弓)还县(霁色清和日己长)鹊桥仙(一竿风月)

推荐诗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碍难从命  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 安土重旧  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