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杜甫的“三吏三别”之一,写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三月。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
推荐古诗:
月夜登阁避暑、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石鼓歌、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赠柳、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望江南(多少泪)、
长安古意
推荐诗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不能赞一辞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 不知利害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