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小国,怎样在弱肉强食的大环境里站住脚,不至于被别的强国侵略,不至于被消灭,这当然令其统治者头痛。所以,滕文公要问政于孟子。而孟子并没有要求滕文公做大做强,换一个人,或商鞅、或孙子、或苏秦、或其他兵家、法家人物,无疑会要滕文公做大做强,以抵御外来侵略。而孟子为什么不要求做大做强呢?其实,做大做强的根本基础还是在于“爱民”,在于施仁政。孟子在第五章里就说过,如果能与民同乐,与民同利,与民同欲,将心比心,体恤人民,忧乐人民;那么,人民也就会与统治者同忧同乐,进而拥护统治者,使其统治地位更加巩固。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寻求最佳行为方式而“爱民”,故在与齐宣王的谈话中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基础方针,所以,让老百姓有恒产,让他们有一定的生活自由,有五亩地的人家户,让他们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衣裳穿了。鸡鸭猪狗等家禽,不失时节地繁殖养育,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有百亩地的人家户,不要夺去他们农业耕种的时间,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郑重地开展学校教育,强调继承历史的经验和兄弟和睦的意义,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至于在路上肩挑头顶奔波劳累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整年不受饥寒,人们就会拥护这样的统治者。而有了这样的统治者的国家,人民就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就会誓死捍卫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人民,就可以是战无不胜的了!
推荐古诗:
杨柳枝(叶含浓露如啼眼)、
月夜、
怨诗、
陇西行、
秋夜曲、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
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
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
推荐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