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十三节读解

第十三节读解

查看第十三节全诗

  作为一个小国,怎样在弱肉强食的大环境里站住脚,不至于被别的强国侵略,不至于被消灭,这当然令其统治者头痛。所以,滕文公要问政于孟子。而孟子并没有要求滕文公做大做强,换一个人,或商鞅、或孙子、或苏秦、或其他兵家、法家人物,无疑会要滕文公做大做强,以抵御外来侵略。而孟子为什么不要求做大做强呢?其实,做大做强的根本基础还是在于“爱民”,在于施仁政。孟子在第五章里就说过,如果能与民同乐,与民同利,与民同欲,将心比心,体恤人民,忧乐人民;那么,人民也就会与统治者同忧同乐,进而拥护统治者,使其统治地位更加巩固。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寻求最佳行为方式而“爱民”,故在与齐宣王的谈话中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基础方针,所以,让老百姓有恒产,让他们有一定的生活自由,有五亩地的人家户,让他们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衣裳穿了。鸡鸭猪狗等家禽,不失时节地繁殖养育,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有百亩地的人家户,不要夺去他们农业耕种的时间,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郑重地开展学校教育,强调继承历史的经验和兄弟和睦的意义,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至于在路上肩挑头顶奔波劳累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整年不受饥寒,人们就会拥护这样的统治者。而有了这样的统治者的国家,人民就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就会誓死捍卫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人民,就可以是战无不胜的了!

推荐古诗: 题诗后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岁暮归南山凉州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来胡)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浪淘沙(好梦最难留)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

推荐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本塞源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