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十三节读解

第十三节读解

查看第十三节全诗

  作为一个小国,怎样在弱肉强食的大环境里站住脚,不至于被别的强国侵略,不至于被消灭,这当然令其统治者头痛。所以,滕文公要问政于孟子。而孟子并没有要求滕文公做大做强,换一个人,或商鞅、或孙子、或苏秦、或其他兵家、法家人物,无疑会要滕文公做大做强,以抵御外来侵略。而孟子为什么不要求做大做强呢?其实,做大做强的根本基础还是在于“爱民”,在于施仁政。孟子在第五章里就说过,如果能与民同乐,与民同利,与民同欲,将心比心,体恤人民,忧乐人民;那么,人民也就会与统治者同忧同乐,进而拥护统治者,使其统治地位更加巩固。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寻求最佳行为方式而“爱民”,故在与齐宣王的谈话中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基础方针,所以,让老百姓有恒产,让他们有一定的生活自由,有五亩地的人家户,让他们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衣裳穿了。鸡鸭猪狗等家禽,不失时节地繁殖养育,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有百亩地的人家户,不要夺去他们农业耕种的时间,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郑重地开展学校教育,强调继承历史的经验和兄弟和睦的意义,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至于在路上肩挑头顶奔波劳累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整年不受饥寒,人们就会拥护这样的统治者。而有了这样的统治者的国家,人民就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就会誓死捍卫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人民,就可以是战无不胜的了!

推荐古诗: 泊秦淮溪居扬子津望京口夜归鹿门歌好事近(风定落花深)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杂感(侧身天地苦拘孪)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

推荐诗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柳絮风轻,梨花雨细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营扎寨  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鞍马劳顿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慢不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安土重居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罢黜百家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