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鲂出身贫寒,但从小聪明好学。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僖宗逃往成都,都官员外郎郑谷避隐故乡宜春仰山书屋。孙鲂慕名前往,拜郑谷为师。孙诗颇似郑体,清婉明白,不过分追求华丽辞藻,民间俚语皆能入诗。遂以诗行于世。
唐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任淮南节度使,苏州、扬州、金陵一带虽经战乱,依然是一派繁华景象。诗人沈彬、李建勋先后来到金陵,此时,孙鲂参与射策考试,被杨行密命为都官从事。孙与沈、李结为诗社,经常一起饮酒唱和。吴天祚三年(937)十月,镇守金陵的徐知诰废吴帝,改国号为南唐,并招揽人才,不少文人逸士宿儒为他所用。孙鲂被授以宗正郎。
孙鲂有诗集五卷,但失传。《全唐诗》存其诗30首,词5首,句4条,杂曲歌词5首。其《题金山寺》、《甘露寺》二首脍炙人口。金山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著名寺庙,历代骚人墨客题咏甚多,但自唐代张祜吟出“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名句后,没人敢再题咏。直到孙鲂吟出“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佳句,时人无不叫绝,认为“骚情风韵,不减张祜”。元代辛文房编纂的《唐才子传》列有孙鲂传介。
推荐古诗:
初冬夜饮、
叹花、
咏柳、
寻隐者不遇、
游子吟、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五律(三上北高峰)、
替豆萁伸冤(煮豆燃豆萁)、
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
推荐诗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 不足与谋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 布帛菽粟 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