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与饵”指流行的仁义礼法之治,“过客”指一般的执政者,但还不是指最高统治者。老子在本章里警诫那些执政的官员们不要沉湎于声色美食之中,应该归附于自然质朴的大道,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统治集团纵情声色,不理政事,这是在春秋末年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使人民群众遭受严重的痛苦。而在日常生活中,统治者荒于朝政,根本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死活。老子对于当时这种状况极为清楚,他这章里所说的话,表明他为老百姓的安危生存而忧虑的历史责任感。
推荐古诗:
(七言绝句)沈下贤、
春梦歌(春梦随云散)、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赞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西江月(军叫工农革命)、
另一种传说(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推荐诗句: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