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翻译及注释

翻译及注释

查看全诗

译文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酷暑就将完。祖先不是别家人,怎忍让我受熬煎?秋日有风风凄凄,百草凋零百花稀。颠沛流离痛苦深,何时才能回家里?冬日寒气真凛冽,狂风呼啸肤欲裂。没有一家不快活,独我遭灾多悲切!好树好花满山隈,既有栗树也有梅。大受破坏与残害,不知那是谁的罪。看那山间泉水横,一会清来一会浑。我却天天遇祸患,哪能做个有福人?长江汉水浪滔滔,统领南方诸河道。鞠躬尽瘁来办事,可是没人说我好。为人不如鹰和雕,振翅高飞上云霄。为人不如鲤和鲟,潜入深渊把命逃。蕨菜薇菜长山里,杞树桋树长洼地。我今作首歌儿唱,满腔悲哀诉说起。

注释(1)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2)徂(cú):往。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3)匪人:不是他人。(4)胡宁:为什么。忍予:忍心让我(受苦)。(5)卉(huì):草的总名。腓(féi):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6)瘼(mò):病、痛苦。(7)爰:何。适:往、去。归:归宿。(8)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9)飘风:疾风。发(bō)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10)谷(gǔ):善、好。(11)何:通“荷”,承受。(12)侯:有。(13)废:大。残贼:残害。(14)尤:错。罪过。(15)相:看。(16)载:又。(17)构:“遘”的假借字,遇。(18)曷:何。云:语助词。(19)江汉:长江、汉水。(20)南国:指南方各河流。纪:朱熹《诗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21)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仕:任职。(22)有:通“友”,友爱,相亲。(23)鹑(tuán):雕。鸢(yuān):老鹰。(24)翰(hàn)飞:高飞。戾(lì):至。(25)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26)蕨薇:两种野菜。(27)杞:枸杞。桋(yí):赤楝。

推荐古诗: 客中作李都尉古剑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醉时歌书怀春雨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列女操西宫春怨老将行

推荐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败鳞残甲  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奔走钻营  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 闭门羹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 不能赞一辞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