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风战》为题,旨在阐述怎样借助风向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在顺风天作战,就要乘着风势进攻敌人;在逆风天作战,则可乘敌麻痹松懈之隙,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利用风向的顺逆等气象条件对敌作战,这在古代战争中是屡见不鲜的。五代时期,后晋军与契丹军于阳城的作战,就是敌对双方都企图利用风向条件战胜对方的一个战例。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二月,契丹军将后晋军包围在阳城附近。当时,从双方兵力对比看,契丹军多于后晋军,且又值“东北风大起”,契丹军于是“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向后晋军发动猛烈进攻。面对契丹军攻势,后晋军是立即反攻,还是坚守防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帅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和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等人主张防守,以“俟风回与战”;但马步都监李守贞、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及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人,坚决主张利用“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的麻痹心理,出其不意地袭击之。于是,由符彦卿等率精骑乘契丹军麻痹松懈之隙,发起突然袭击,大败契丹军,解除了阳城之围。《吴子》所论“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意思是说,只有顺风时才能进攻敌人,而逆风时则应坚守阵地以待敌之来攻。李守贞等人在作战指导上比同伍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拘泥于古代成法,一反“风逆坚阵以待之”的定论,从当时的敌情、气象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的错误判断所造成的麻痹心理,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突然袭击,打败了契丹军的进攻,从而创造了在逆风气象条件下防御作战以寡胜众的成功战例。
推荐古诗:
双燕离、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
垂钓、
花非花、
清平乐(别来春半)、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春宫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鸟鸣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推荐诗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气暗恼 受了气闷在心里。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拜将封侯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一击 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