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武骑士例证

武骑士例证

查看武骑士全诗

  我国的骑兵,早在春秋战国之交即己出现。而中原地区最早组建骑兵,则开始于赵武灵王实行的“胡服骑射”。

  赵国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之一。公元前 403 年,赵、韩、魏三家分晋,赵国由此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三家分晋之后,赵国占据了原晋国北部疆土,在北面、东北面与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以及燕国相邻;东面与中山国、齐国相接,南面。西南面与卫、韩、魏、秦诸国交界。周显王四十四年(前 325 年),式灵王继承赵国王位,当时诸侯各国逐鹿中原,进行剧烈的兼并战争:在强国环伺的环境下,赵国屡遭欺凌,北方、东北方的少数民族,身着短衣、长裤,腰束皮带,脚蹬皮靴,善于骑马射箭,行动灵活,进退神速,也时常纵马南下,骚扰赵境,给赵国北部边境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赵武灵王感到,要使赵国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不被消灭并日益强盛起来,就必须进行军事改革,以提高国防力量。

  经过长时问的思考,赵武灵王提出了改革的方案:“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因为当时赵国官兵的衣服为传统的中原风格,为宽领口、肥腰、大下摆,袖子长又宽的所谓宽袍大袖,而且盔甲笨重,结扎繁琐。这种装束就是平时行动也很不方便,更别说上下战马,拼搏于战场了。同时,赵国人打仗用的战车,只适宜于平坦地形,遇到崎岖地形就无能为力了。而胡人穿的是窄袖短衣,打仗时骑马射箭,十分轻快敏捷。因此,赵武灵王决心向胡人学习,实行“胡服骑射”,即改穿胡人的服装,采用骑兵作战的方式。赵武灵王冲破各种阻力,下令全国战车第五十八 245 改穿胡服,他以身作则,率先穿起胡服,这样老百姓也都很快改着了胡服。

  在胡服的基础上,赵武灵王广泛招募骑射之士和训练现有的士兵掌握骑射之术,并专设了“骑邑”,作为讥练骑兵的基地。经过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年,就组建起了一支人数众多、兵力强盛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取代了过去的车兵,成为赵军的主力。赵武灵王依靠这支骑兵,很快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不但击败了过去时常骚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大破林胡和楼烦等少数民族,向北方开疆拓土上千里。到赵武灵王去世时,赵国一跃为七雄中的强国之一,在战国后期一度成为与秦抗衡的军事强国。

  “胡服骑射”标志着汉族历史上第一支独立的、庞大的骑兵部队的诞生。这是继步卒勃兴取代车兵甲士的传统主导地位后,在春秋战国军事史上发生的第二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由于轻装骑兵速度迅捷、运动灵活、攻击性强、特别适宜于在内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区作战等优点,于是被其他诸侯国纷纷仿效,大规模地组建骑兵,从而使骑兵成为整个封建时代的重要兵种之一。

推荐古诗: 别韦参军青水中蒲三首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赠柳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梧桐影(明月斜)寄荆州张丞相相思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推荐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土乐业  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 不破不立  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