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春季,宋国的华元前来聘问,这是为继位的国君通好。
杞桓公来鲁国朝见,这是由于要将叔姬送回鲁国。
夏季,鲁成公去到晋国。晋景公会见成公,不恭敬。季文子说:“晋景公一定不免于祸难。《诗》说:‘谨慎又谨慎,上天光明普照,得到天命不容易啊!’晋景公的命运决定于诸侯,可以不恭敬吗?”
秋季,成公从晋国到达鲁国,想要向楚国要求友好而背叛晋国。季文子说:“不行。晋国虽然无道,尚不能背叛。国家广大、群臣和睦,而且靠近我国,诸侯听他的命令,不能有二心。史佚的《志》有这样的话:‘不是我们同族,他的心思必然不同。’楚国虽然土地广大,不是我们同族,难道肯爱我们吗?”成公就没有那样做。
冬季,十一月,郑国的公孙申带兵去划定所得许国土田的疆界。许国人在展陂打败了他们。郑伯进攻许国,占领了鉏任、冷敦的土田。
晋将栾书率领中军,荀首作为副帅,士燮为上军副帅,救援许国,进攻郑国,占领了汜地、祭地。
楚国的子反救援郑国,郑襄公和许灵公在子反那里争论是非,皇戌代表郑襄公发言。子反不能判断,说:“您二位如果屈驾去问候寡君,寡君和他几个臣子共同听取两位君王的意见才可以判断出是非。否则,侧不大了解两国之间的是非。”
晋国的赵婴和赵庄姬私通。
推荐古诗:
古风(天津三月时)、
离别难、
赋得妾薄命、
正月崇让宅、
咏鹅、
山中、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清平乐(风云突变)、
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推荐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多力分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笔饱墨酣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