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战例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打草惊蛇战例

打草惊蛇战例

查看打草惊蛇全诗

  春秋时期,绞国是一个小诸侯国,但其城墙高森坚固,宜守不宜攻。楚国攻打绞国,采取正面进攻的方法,始终不行。楚国谋臣使出一计:先派出一队不带武器的士兵,装作打柴的农夫,到绞国城北的山中砍柴,故意惊动了绞国的城防力量,绞国军队赢取了暂时的胜利。第二天,绞国集中优势兵力,再一次的到山里捕杀楚国“砍柴人”,而这时,楚国早已设下埋伏,一举将追杀砍柴人的绞国军队全歼。随即,楚国顺利攻克绞城,灭了绞国。

阴姬如愿以偿做王后  中山国国王的两个爱妃阴姬和江姬都想做王后,私下里勾心斗角,争夺十分激烈。她们之间的争夺对于中山王的谋臣司马喜来说,是一个谋求个人发展的良好机缘。  老谋深算的司马喜暗中求见阴姬,一本正经地对她说:“争夺王后可不是一件轻松好玩的事。事若成,则为国中第一夫人,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尽的绫罗绸缎;事若不成,弄巧成拙,恐怕连自家的性命都难保。所以,要么放弃这个念头,要么就一举成功。你选择哪一条路呢?”  阴姬眼中流露出渴望的神情,说:“我要做王后,而且要一举成功!”  司马喜不慌不忙地说:“既然如此,微臣愿助你一臂之力。”  阴姬十分感激:“若能成功,我必定厚报先生。”第二天,司马喜按自己的计划行事。他先写了一份奏章给中山王,说他有一个削弱赵王的想法。中山王当即召见他。司马喜请求中山王让他以使者的身份去一趟赵国,主要考察赵国的山川地形、军事设施、君臣好坏、人民贫富,然后在加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详尽的方案。中山王准许了他的请求。  司马喜到赵国后拜见了赵王,公事谈完后便转入了聊天。司马喜说:“我早就听说赵国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但我在街上巡视时,发现赵国的妇女中没有特别出色的。我周游列国,跑过的地方多了,美女也见多了,但从未见过有哪个美女能与我国的阴姬相比。阴姬的容貌颜色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简直就像天上的仙女。”  赵王是个好色之徒,听了司马喜这番话顿时感到心跳加速,忙问道:“你若能把她弄到赵国,我重重赏你。”  司马喜故作难色,说道:“尽管阴姬只是个嫔妃,可我们大王却爱如珍宝。请大王不要把我刚才的话传出去,否则我会有杀身之祸。我在暗中替大王做这件事就是了。”  回国后,司马喜愤愤不平地对中山王说:“赵王不好仁义,而好武力;不好道德,而好女色。他甚至私下里打阴姬的主意,想让阴姬做他的妃子。”  “这个荒淫无耻的东西!”中山王气得大骂。  司马喜劝中山王息怒,说:“眼下赵国比我们强大。如果赵王来要阴姬,恐怕我们只好送给他。若我们不从,就会招致兵戈之灾。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我们拱手送阴姬给赵王,天下人会讥笑我们中山国懦弱无能。”  中山王为难了,问道:“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喜见时机已到,忙献计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大王立阴姬为王后,以绝赵王之念。世间还没有听说要他国王后做妃子的事情呢!”  中山王认为此计甚妙。于是,阴姬在司马喜的策划下顺利地登上了王后宝座。  在这个故事里,司马喜让赵王对阴姬产生不轨之心仿佛是“打草”,使中山王恼怒不安恰似“惊蛇”。司马喜正是运用打草惊蛇之计激怒中山王,迫使他立阴姬为后。

徐庶以马试刘备  徐庶是东汉末年有名的谋士。他听说刘备是一个为人宽厚仁慈的贤明之主,很想投靠他,但不知刘备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于是,徐庶想试探一下刘备的虚实。  一天,徐庶见刘备专心致志地欣赏坐下的战马,便上前对刘备说:“我以前学过一点相马术,让我来看看您的马。”刘备叫人把战马绕徐庶转了几圈,徐庶突然故作惊讶地说:“主公的马虽是一匹好马,但终究要伤害一人。主公可以先把这匹马送给您所痛恨的人,等伤害他之后,您再骑它就平安无事了。”  刘备一听这话,很不高兴地说:“我希望先生告诉我做善事的道理,不要教我害人的办法。”徐庶在旁哈哈大笑:“主公,得罪了!我一直听人说主公仁德,今日特用这番话试探您,果然名不虚传。”  从此,徐庶尽心辅佐刘备,以后又为刘备推荐了旷世之才诸葛亮。  徐庶采用试探手法,诱使刘备暴露其真实品性,这是“打草惊蛇”的策略。

推荐古诗: 古风(代马不思越)杨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曲江对酒国民党党歌(三民主义)田园作得乐天书出守桐庐道中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

推荐诗句: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碧落黄泉  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