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晁氏家族在宋代是仕宦世家,吕夷简、曾巩、陆游、叶梦得等是晁氏姻亲,晏殊、苏轼、黄庭坚、张耒、秦观、陈师道、吕东莱、梁师成等与晁家均相友善。
高祖晁迪 高祖晁迪,赠刑部侍郎。曾祖晁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晁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
族叔晁端礼 补之族叔晁端礼(1046年—1113年),字次膺。一作元礼。词人。常与补之唱和。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进《并蒂芙蓉》词,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著有《闲适集》、《闲斋琴趣外篇》。由于世族的逐渐衰落。
父亲晁端友 补之父晁端友仅做过上虞令、新城令之类小官。
堂弟晁冲之 补之堂弟晁冲之(生卒年不详)字叔用。诗人。早年师事著名诗人陈师道,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所列26人之一。其诗“专学老杜诗”。(《紫微诗话》)笔力雅健,风格高古,为刘克庄、王渔洋等诗家所称赏。有《晁具茨先生诗集》15卷。其子晁公武(约公元1105年—1180年),字子止,人称昭德先生,是宋代著名学者、目录学家、藏书家,所著《郡斋读书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书目录。
从弟晁咏之 补之从弟晁咏之(生卒年不详),字之道,少有异才,深受苏轼赏识,著有文集50卷,已佚。
其他亲人 如其从叔晁端淑、从弟晁说之等,皆有文名。
推荐古诗:
南征、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燕台诗四首、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山居即事、
望江南(随身伴)、
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寒食临川道中(百卉千花了不存)、
寄陈鲁山(天下无虞国论深)、
双头莲(华鬓星星)
推荐诗句: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