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背景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展喜犒师背景读解

展喜犒师背景读解

查看展喜犒师全诗

  本文记录了鲁国一次出色的外交活动。鲁僖公——即《史记》所载的鲁釐公二十六年,齐孝公攻打鲁国。当时是齐强鲁弱,而且鲁国又刚刚发生了饥荒,实在是无力抵抗。鲁釐公派使臣展喜前往,并特意让展喜行前向他的哥哥展禽问计。展禽面授机宜,使展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文中出场的主要人物是展喜和齐孝公,鲁釐公只是在最开始时露过面,应是次要人物。另一位是展禽,他虽未出场,但是文中的主要内容,均出自他的策划,应该是主要人物。这里对他们作一简介。

齐孝公  齐孝公,继位前是齐桓公所立的太子。他并非是桓公的夫人所生,齐桓公的三位夫人均无子,而几名侍妾倒是有十余个儿子。其中的五个人,各在朝中发展了一定势力。孝公名昭,是郑姬之子,但齐桓公和管仲对他都很中意,特地将他托付给宋襄公,同时立为太子。管仲死齐桓公正在病中,五公子都求立,根本不管桓公死活,就是在桓公死后,他们也竟不发丧,只顾率领朋党混战相攻。争夺两个多月后无诡胜出,他继位后才将齐桓公的尸体入棺。齐桓公称霸诸侯几十年,却没想到自己死不瞑目。无诡继位还没来得及命名年号,宋襄公就在三个月后,率领几路诸侯大军伐齐,并送太子昭返回齐国。无诡被齐人所杀,但是诸侯联军撤走后,四公子的党徒集结,群起而攻太子昭,昭只好又逃到宋国,宋襄公再次派兵打败了四公子,齐孝公才坐稳了国君的位子。

鲁釐公  鲁釐公,其父就是《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叫庆父、叔牙、季友。鲁庄公原纳孟女,生子斑,后娶齐女哀姜姐妹,妹妹叔姜生子名开、申。鲁庄公病中拟立公子斑继位,但叔牙不愿辅助,季友杀叔牙立斑。庆父和哀姜私通,在季友、斑侍丧期间,发动了政变杀公子斑立开,这就是鲁湣公。季友于是逃到陈国。次年庆父又杀了鲁湣公,想自立为国君。季友辅助湣公的弟弟申,自陈奔鲁号召军民逐庆父。庆父、哀姜逃走,公子申继位为鲁釐公。后来庆父被迫自杀,哀姜被齐桓公所杀。短短几年鲁国动乱不止,直至庆父死后才安定下来。这即成语所说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齐鲁的这次对峙,并无直接的起因,也没有重大的利益冲突,两军也未交战。就是这次外交活动,在《史记》也不见记录。掩卷细思,此次行动,不过是鲁国灾荒,齐孝公趁火打劫想显示一下军力而已。齐孝公的国内,也不是平安无事,那些公子哥们都在虎视眈眈。齐孝公权作练兵,也让窥视君位的兄弟们见识见识:我可不是无诡。齐孝公的后院不稳定,这次行动也灭不了鲁国,不过摆摆样子壮壮军威,他最不愿见到的,是鲁军处于绝境的拼死抵抗。展禽正是对宏观形势的了若指掌,才能胸有成竹,请展喜只管给齐孝公戴高帽:“你继承的是姜子牙的事业,你发扬的是齐桓公的传统,鲁国有灾荒还要依藉您那!”罢兵休战理所当然。

  展喜的哥哥展禽,是文中没有出面的关键人物,他在当时的鲁国就赫赫有名,后来他的作为,在我国的民间,更是广为传诵的传统道德的典范。

  展禽,名获字禽,据说他还又字“季”,号柳下惠,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谥号。他做过鲁国的大夫,因为对官场的不满,隐遁成为了逸民。他受过多次打击排挤,因为品行学问名扬天下,诸侯纷纷礼聘他做官,都被他谢绝了。《论语》对这一作为的评价颇高,它引用柳下惠自己的话:“我在鲁国屡被黜免,就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哪里都是一样的结果;如果放弃,在鲁国也能得到高官厚禄。又何必离开故乡呢?”柳下惠的“坐怀不乱”,见于《诗经》的旁证。故事说鲁国一男子,在暴风雨夜有邻家妇女叩门,因为她的房屋被摧毁,要求来避雨。男子不让她进门,妇女责问:“柳下惠能用身体温暖避寒的女子,你为什么不能庇护我?”这是指展禽一次出门借宿,天气严寒,又有一位女子投宿,她衣服单薄透湿,展禽怕她冻死,解衣将她抱在怀中温暖,一直到天亮不越礼。后人的评论说:“柳下惠能坐怀不乱,鲁男子自愧不如,不敢放女子进门。”

推荐古诗: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渡浙江问舟中人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山居秋暝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西施咏满江红(试问琵琶)念奴娇(水天空阔)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永遇乐(长忆别时)

推荐诗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碍口识羞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不忘危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备尝辛苦  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