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突战例证

突战例证

查看突战全诗

  在城池被敌包围的情况下,要取得守城战的胜利,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城内部队顽强防守,争取时间,疲惫攻城敌军;二是必须有外援。这样,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即可击败攻城的敌军。第一次幽州之战中,辽军就是以此击败宋军的进攻而取得胜利的。

  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五月,北宋灭亡北汉后,宋辽直接对峙。宋太宗企图挟战胜的余威,一举夺取燕云地区。但宋军“攻围太原累月,馈饷且尽,士卒疲乏”,因此大多数将领不赞成立即向辽进军,但无人敢直言谏阻。宋太宗以幽州为主要作战目标,数十万大军迅逮自太原转移兵力东进,越过山峦重迭、沟壑纵横的太行山,企图乘辽无备,实施突然袭击,一举夺占幽州,然后乘胜收复全部燕云地区。

  五月二十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一路顺利,六月二十三日黎明便进抵幽州城南。辽南院大王耶律斜珍看到宋军兵锋甚锐,不敢正面交锋,遂率兵进驻治沙河北(今北京清河镇一带),以声援幽州,同幽州结成犄角之势,因而坚定了幽州城辽军固守待援的决心。宋太宗认为耶律斜珍只能凭险固守,不足为虑,便以一部牵制其军,以主力从四面围攻幽州。辽幽州守将韩德让、耶律学古一面加强防守,一面安定人心,以待援军到来。

  辽景宗耶律贤在得到宋军合围幽州的消息后,即派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和南京宰相耶律沙率兵越过燕山增援幽州,宋军围攻幽州坚城不下,“将士多怠”,士气低落。七月初六,正当宋太宗督军攻城时,耶律沙的援军抵达幽州城外,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畔同宋军展开激战。战至黄昏,耶律沙不支,向后撤退。恰在这时,耶律休哥的骑兵赶到,数万人各持两个火把,宋军不测虚实,军心震恐。耶律休哥到达幽州城北后,即与原集结在清沙河北的耶律斜珍合军,分左右两翼向宋军展开猛烈反击,宋军被迫撤出围城部队。驻守幽州城内的耶律学古见机开城列阵,四面鸣鼓呐喊助威。宋军阵势大乱,失去指挥而大败。宋太宗中箭负伤,乘驴车南逃。辽军乘胜逐北,缴获宋军沿途遗弃的大量兵器辎重,宋辽第一次幽州之战至此结束。

  此战宋军的失利不是偶然的。宋军移师幽州,仅是一个方向的进攻,既未从幽州北面出兵牵制辽军,又未控制一定的预备兵力,一开始便将主要兵力投入战斗,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成功,以致一遇挫折,便无力挽救。其次是对幽州城的防御力量估计不足。幽州是辽的战略要地,辽必定会以重兵防守。宋军远程急进,无攻坚准备,以致顿兵坚城,陷于师老兵疲的困境。最后是缺乏打援部署。幽州既为辽战略要地,在受到围攻时,必以重兵增援。但宋太宗计不及此,未作任何阻援部署,只顾全力攻城,终为辽援军所乘,导致全军溃败。反观辽军,虽在宋军突袭初期遭到一些挫折,但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固守待援,为调集援兵赢得了时间。在援兵到达后,又成功地运用两翼包围的战法,终于取得了解围幽州、大挫宋军的胜利。

推荐古诗: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过华清宫(新丰绿树起黄埃)舟中晚望答武陵太守积雨辋川庄作送别另一种传说(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望海潮

推荐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柳絮风轻,梨花雨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版版六十四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期然而然  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 不折不扣  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