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且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下十余万大军,把他围住不就完了? 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一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再怎样也不至愚蠢胆怯到“扭头就跑”的地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而“郭冲三事”并未说明诸葛亮是在街亭之战时用的空城计,以司马懿在街亭之战时的所在地来否定“郭冲三事”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另外,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空城计成功的例子,如果“神射手”、“火力侦察”的质疑成立,那历史上其他人的空城计岂不是都无法成立?故而不宜盲目否定“郭冲三事”的真实性。
推荐古诗:
月夜登阁避暑、
又呈吴郎、
筹笔驿、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送沈子福之江东、
出守桐庐道中、
满江红(试问琵琶)、
中秋对月有怀(未卜三生愿)、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推荐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傲睨一切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 聱牙戟口 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不解之缘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