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一生以教授为业,乡曲俊异从而师之,东南闻风至者常数千人,同郡曾巩、邑邓润甫(北宋名臣)皆其弟子。其终生从事理学研究,所学以推明圣经为本,不泥于汉唐诸儒之说,鉴古论今,著书立言,学识渊博,成就显著。李觏思想进步,针砭时弊,积极主张改革旧制,是“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所著大都是愤吊世故,警宪邦国的政论,被当时誉为“医国之书”。范仲淹读其所著,荐于朝,称其讲论六经,辨博明达,释然见圣人之旨,著书立言有孟子、扬雄之风,并上其所著。在李觏著述中,“《潜书》、《广潜书》、《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庆历民言》以及《富国》、《安民》、《强兵》等策,反映了他的政治、经济、法制、军事等主张,《易论》和《明堂定易图序》(《李觏集》前言)”他的思想观点得到当时众多有识之士的赞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共鸣,影响巨大,震动朝野,成为后来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时光如赤溪长流,风月与青山依旧。然而,往事如烟,物非人杳。风月亭,亭以人名,古往今来慕者如云。观景凭吊,睹物思人,扼腕长叹。骚客诗云:“惟昔有鸿儒,其甫曰泰伯。语言妙天下,酌古漱琼液。上排周孔大,下接苏黄席。雄辞奋经术,异端拒老释。构亭集生徒,此焉寄朝夕。平芜弥漫青,溪水迥环赤。风月留光霁,溪山表明德。我行购遗踪,世远不可稽。我诵明堂书,山亭水悠悠”。明代邑人王材亦赋诗云“独抱遗经草满庭,竹风梧月对南屏。桃花流水年年在,谁向寒溪面客星?”寄托了对先贤的无限追思。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推荐古诗: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古薄命妾、
夷门歌、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
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
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
推荐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案无留牍 桌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干练、及时。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 不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偏不党 不偏向任何一方。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